德国车企放弃电池自产,选择中国制造!
多个德国老牌汽车制造商近日宣布决定不再研制生产电池,转而向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电池制造商购买,向电动汽车领域霸主特斯拉公司正式宣战。
去年11月,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宣布将在德国建立特斯拉柏林工厂。当时,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淡淡地回应道:“感谢特斯拉作为电动车行业先锋,鞭策着我们加快脚步前行。但是,特斯拉也将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巨大压力。”
实际上,大众集团在电动汽车生产领域早已有全面的计划部署。据报道,大众汽车集团计划投资约330亿欧元,在2023年底之前完成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制造。此外,大众还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公司联手,计划于明年年初在萨尔茨吉特兴建一座电池电芯生产工厂,并在2023/2024年间投入生产。
戴姆勒集团与宝马集团则选择另辟蹊径,直接向供应商购买电池配件。戴姆勒奔驰EQ品牌电动汽车上所装载的电池,正是由中美合资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Farasis Energy)所提供。孚能科技计划在德国萨安州比特菲尔德-沃尔芬建立电池工厂,计划从2022年开始批量生产。
而宝马集团目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中国宁德时代公司(CATL)。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在2017年的电池年生产总数首次超过了日本松下集团。
为了加强合作,保证电池生产供应,宁德时代计划在2022年之前,在爱尔福特-克罗伊茨工业区建成一座电池工厂。仅宝马一家公司,就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与宁德时代签下总额高达40亿欧元的合作订单。
宁德时代工厂最初计划年产能为14吉瓦时,相当于约28万辆装载了50千瓦时容量电池的汽车耗能。而这仅仅是第一个阶段目标,宁德时代计划最迟到2026年,将年产能提升至100吉瓦时,远超位于美国内达华州的特斯拉工厂。
对于德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包括博世和大陆集团等汽车配件供应商,纷纷向中国企业寻求合作,而不考虑建立自己的电池生产工厂一事,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Elmar Degenhart博士解释道:“德国企业只有在技术上完成从锂电子电池到固态电池的飞跃之后,才有望独自完成电池生产,而这最快也要到2025年之后才能实现。”
此外,大兴土木建造一个电池工厂需要投入30亿至40亿欧元的巨额资金,企业不得不考虑其中的投资风险。博世集团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三年前就果断放弃建立自有的电池生产基地的想法。